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5-24

一、单位简介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是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建立的热带海洋渔业科研机构,总部设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下设三亚红塘湾试验基地和陵水新村试验基地。常驻科研人员52人,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24人,中级职称科技人员26人,财务管理人员2人。单位拥有土地23.9亩、各类实验室2690.07平方米、4座现代化实验车间、实验水体5369,87立方米,科研用海面积约60亩、海上科研平台2400多平方米,设施设备总值约1亿元。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公益性行业(农业)和省市各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授权专利128项,获奖近30项。

二、知识产权情况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拥有授权专利128项,其中与文莱、澳大利亚等开展科研合作,获得海外知识产权授权2项。每年新增申请专利约20项。单位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设有科研部,由专人管理知识产权申请、跟踪、转化等事宜。

三、科技成果项目

(一)南海金枪鱼人工养殖技术

1.项目名称
南海金枪鱼人工养殖技术
2.项目简介
以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振华为首席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远海养殖技术与品种开发创新团队,基于国内外金枪鱼资源开发利用、养殖技术研发现状及市场需求等情况,在“海洋强国”“深蓝渔业”及“蓝色粮仓”等战略思想的支持下,该团队经多年围绕黄鳍金枪鱼的人工养殖开展了深入研发,研究内容囊括发育生物学、运动行为学、摄食生物学、营养需求及疾病防控等方面,并基于研发成果积极开展应用推广工作。
3.研发情况
1.构建了黄鳍金枪鱼幼鱼诱捕及转运技术体系。团队对南海渔业资源调查技术及设施进行了研发调试,基于拟态诱饵诱捕法对金枪鱼进行了诱捕试验,并对转运过程中金枪鱼进行了基于抗逆性药物的降应激调试,转运成活率达98.3%,结合基于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的深海养殖鱼类种类鉴定技术,为金枪鱼类生产及市场贸易标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野生资源的高效、精确利用;
2.构建了黄鳍金枪鱼基础生物学理论及循环水驯化养殖技术体系。团队对比分析了野生、人工养殖及不同养殖条件下个体生长特性、骨骼发育、酶活性及血清参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同时深入对比分析了不同生存状态下个体摄食行为、饵料偏好等行为学特性,结合组织学、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病害防控技术,创新性的研发了黄鳍金枪鱼循环水健康养殖模式,为深海养殖鱼类陆基绿色高效养殖奠定了技术基础;
3.构建了人工驯养条件下黄鳍金枪鱼品质调控技术体系。团队对不同生存状态及不同品种的黄鳍金枪鱼肌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参数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对印证其营养价值、促进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具有推动效果,为人工养殖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4.构建了黄鳍金枪鱼生态友好型深海养殖技术体系。团队在外海区开展了黄鳍金枪鱼深水网箱养殖试验,包括深水网箱布设、海区选择等;以野生状态下金枪鱼饵料喜好为基础,制定了以鸢乌贼为基础成分的生物饵料配方及投喂方案,结合网箱养殖病害鉴定防控技术,实现了深海条件下黄鳍金枪鱼的精准投喂和健康养殖,奠定了金枪鱼高效养殖和产业健康的技术基础;结合养殖设施配套研发,集成上述成果构建了黄鳍金枪鱼捕捞-运输-养殖综合技术体系。本项目共获得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国际专利1项。
4.技术效果
目前,基于研发成果,团队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示范推广,推广范围包括国内粤桂琼及文莱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效果良好,产生了显著经济价值。
5.项目所处阶段
团队目前已经顺利构建南海金枪鱼野生幼鱼陆基循环水驯化养殖技术体系及配套工艺,实现了黄鳍金枪鱼等南海金枪鱼类陆基循环水养殖,还构建了黄鳍金枪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体系及配套工艺,示范养殖水体达33000m³,实现了黄鳍金枪鱼深水网箱养殖。
6.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振华;联系电话:13580518971

四、联系方式及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0898-83361232
联系邮箱: Zhenhua.ma@hotmail.com
联系地址: 海南省崖州区崖州中心渔港综合楼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