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4
一、单位简介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三亚研究院”)系省级科研事业单位,隶属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下设理事会,黄正恩同志担任理事长和法人代表。现有在岗职工173人,其中引进院士2人、研究员43人、副研究员26人、助理研究员20人、研究实习员12人。
三亚研究院主要以研究创新团队作为支撑开展面向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和种质创新,根据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周转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基地科技发展需求,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创新利用,开展乡村振兴规划、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活动。
三亚研究院下设全球小型猪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团队和文昌鸡育种与养殖创新团队等14个科研创新团队;拥有中科院院士黄路生院士工作站1个;已立项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猪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创新平台、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和五指山猪保种场、国家野生稻种质源圃、三角梅种质保存与应用基地等6大重点平台建设项目。
二、知识产权情况
授权专利109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植物新品种权21项;软件著作权2项。
三、科技成果项目
(一)文昌鸡育繁推一体化技术
1.项目名称
文昌鸡育繁推一体化技术
2.项目简介
本技术立足于文昌鸡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研发和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为海南文昌鸡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研发情况
该技术培育文昌鸡新品系1个,开发了文昌鸡55K育种基因芯片和文昌鸡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均属于首次原创性技术,特别是开发的55K基因芯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文昌鸡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2022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
4.技术效果
①本技术培育文昌鸡配套系新品种1个,100-105天出栏体重达到1.7-1.8千克,料重比达到3.35-3.5之间,快慢羽雌雄鉴别率达到99.5%以上,父母代种鸡产蛋数达到170枚(提高5-8枚),商品肉鸡出栏上市率94%以上(提高2%);
②开发的55K基因芯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③开发出不同养殖阶段文昌鸡替抗饲料配方8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6项,提高了文昌鸡的肉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开发冰鲜、冰冻和深加工产品50类,实现了文昌鸡产业从地方品种杂交改良到品牌化创建的产业化生产。
5.项目所处阶段
本项目已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本项目推广文昌鸡1.9亿只以上,带动600户农民开展文昌鸡养殖,户均饲养文昌鸡1-3万只不等。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增加养殖经济效益2-3元/只,年户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2-9万元不等,累计新增经济效益6.69亿元以上。
6.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魏立民;联系电话:13976596471
(二)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水稻组合特优458等选育与应用

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水稻的选育及应用
1.项目名称
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水稻组合特优458等选育与应用
2.项目简介
项目通过传统育种与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聚合有利基因,创制R225等4个高产、优质、抗病恢复系并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品种保护权;育成特优458等6个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特优458平均亩产526.14公斤,比海南水稻平均亩产增加170多公斤。特优458等6个杂交稻组合在2008年至2017年间,在海南累计种植面积达354万多亩,约占海南杂交稻年推广面积11.8%,累计增加经济效益2亿多元。
3.研发情况
利用热带稻种资源的优良品质、抗逆性等,通过传统育种与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聚合有利基因,创制出高产、优质、高抗恢复系;按照“杂种优势+理想株型”的思路,采用热带血缘水稻不育系×高产、优质、高抗的恢复系广泛测交,育成系列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水稻新组合。
成功创制4个高产、优质、抗病恢复系并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品种保护权;成功育成6个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水稻新组合,并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用恢复系R225配组的杂交水稻博优225获得2014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
4.技术效果
(1)解决的问题
创制的杂交稻组合解决了早稻高温高湿易感稻瘟病,晚稻台风雨频繁易发生白叶枯病,米质不优,抗性不强,产量不高等问题。
(2)技术价值
通过传统育种与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按照“杂种优势+理想株型”的思路,创制出高产、优质、高抗恢复系,培育出优质、高产、高抗、广适型杂交水稻组合。
(3)潜在的市场应用
杂交稻特优458于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被入选为海南省农业主推品种,且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白叶枯、稻瘟病抗性强,耐荫、耐热、耐高温,抽穗整齐、主蘖穗大小匀均,适应性广,在海南、广东及广西省份种植均可获得高产。特优458并具有耐盐性强,全生育期耐盐性达3级,在沿海地区盐害撂荒地推广,可增加耕地面积。
选用特优458等杂交稻组合可以减少生产用肥、用药,减少水稻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减少因盐害导致的撂荒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及应用前景。因此,该成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
5.项目所处阶段
目前该项目已经处于应用推广阶段。
6.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严小微;联系电话:13078994838
(三)省科技计划项目--榴莲优良品种资源引进及海南区域性种植适应性评价

榴莲种植示范园
1.项目名称
省科技计划项目--榴莲优良品种资源引进及海南区域性种植适应性评价
2.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对泰国、马来西亚等榴莲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考察,引进榴莲资源18份,在省农科院永发果树科研基地建立5亩榴莲资源圃和3亩优良品种展示圃,种植保存榴莲资源18份,展示金枕、猫山王、RI-6等5个优良品种;与种植企业合作,在保亭三道华盛果树种植基地建立30亩示范园,示范种植猫山王、RI-6、金枕等3个优良品种。对保亭三道华盛果树种植基地42株5年生榴莲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果实品质性状等进行观察与评价,发现早产稳产优良单株4株,为今后选育适合海南区域种植的榴莲优良品种提供品种或育种材料。通过两年的调研与观察记载,探明榴莲在海南能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16-35℃、花期适宜授粉受精温度25-30℃和幼树适当遮阴及结果树光照充足等生长发育关键因子,为海南榴莲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向省政府提交《关于培育发展海南榴莲产业的建议》1份,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设性建议。
3.研发情况
本项目目前向省政府提交《关于培育发展海南榴莲产业的建议》1份。已经产出“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和“一种榴莲催花产期调节方法”等发明专利3项,“一种榴莲授粉装置”和“一种用于榴莲种植的苗木扶正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6项。
4.技术效果
(1)解决的问题
①为今后选育适合海南区域种植的榴莲优良品种提供品种或育种材料;
②探明榴莲在海南能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花期适宜授粉受精温度和幼树适当遮阴及结果树光照充足等生长发育关键因子,以及榴莲控稍催花产期调节方法,为海南榴莲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技术价值
①筛选出早产稳产榴莲优株4株,为海南榴莲区域种植提供品种或育种材料;
②探明榴莲在海南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花期适宜授粉受精温度和幼树适当遮阴及结果树光照等生长发育关键因子,以及榴莲控稍催花产期调节方法,为海南榴莲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
(3)潜在的市场应用
①目前海南榴莲已发展到4万多亩,将成东南亚新兴榴莲产区,依据海南热带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②由于榴莲产业缺乏前期品种资源储备、技术研发储备等研究基础,新型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问题也接踵而至,为科技研究领域提出更多研究课题,以此来解决产业上技术瓶颈问题。
5.项目所处阶段
项目已按计划完成通过验收,并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6.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冯学杰;联系电话:13807680898
四、联系方式及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 13422054456 |
联系邮箱: | Sanya@hnaas.org.cn |
联系地址: |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州湾科技城中核产业园1号楼 |
单位网址: | http://www.hnaas.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