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5-24
一、单位简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以下简称“三亚研究院”)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于2019年6月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注册成立的地方事业法人单位。
三亚研究院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南繁硅谷”、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以“人才+项目”为抓手,按照“一聚焦”(聚焦种业科技核心关键问题)、“两方向”(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和南繁公益性服务)、“五领域”(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南繁生物安全、国家植物品种测试、热带作物基因组与大数据、基因编辑与遗传转化)科研布局,服务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三亚崖州湾国家种子实验室和“南繁硅谷”建设。
三亚研究院的主要业务为:南繁育种区生物安全科学研究与技术保障;农作物新品种测试;农作物种子种苗质量国际认证;热带作物新品种登记;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南繁育种公共技术服务;南繁育种科研平台开放共享。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建设“三亚科研试验基地”“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国家植物品种测试三亚中心”“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综合实验室”“国家动植物基因库”等项目,建设投资约20亿元。
现有的主要科研平台分别位于热科院三亚科研试验基地科研楼、崖州湾科技城中核产业园1号楼3-4层及3号楼2层,实验室面积约8000㎡,配置仪器设备901台(件),总价值4932万元。
目前已在崖州湾科技城派驻340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开展热带作物生物育种研究和南繁公益性技术支撑服务工作,其中180余人获崖州湾科技城引进人才认定。
二、知识产权情况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成立以来,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崖州湾科技城和三亚市、崖州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及企业委托技术服务项目等120余项,经费累计8200余万元。发表文章133篇,其中SCI文章75篇;授权专利41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6项;获批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著作1项。
三、科技成果项目
(一)基于CRISPR-Cas12a体系搭建的农业生物安全检测体系

CRISPR-Cas12a农业生物安全检测示意图
1.项目名称
基于CRISPR-Cas12a体系搭建的农业生物安全检测体系
2.项目简介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繁地区作为全国农业育种的汇聚之地,极易受到生物安全相关问题的污染,并将这种污染扩散至全国,包括转基因作物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病虫害传播等,因此,检测这些生物安全污染成为保障南繁地区育种的重要工作。南繁育种与生物安全研究室长期从事南繁地区生物安全检验测试,为提供更快捷、精准、高效的转基因作物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病虫害等污染的检测方法,研究室基于CRISPR-Cas12a体系搭建了这些威胁农业生物安全污染体的快速检测体系。
3.研发情况
研发基于LAMP或RPA联合CRISPR/Cas12a的转基因作物、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草地贪夜蛾和红火蚁的检测技术,并形成具有商品化潜力的试剂盒(试纸条法)。这些产品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高,为转基因作物及病虫害监测提供了快速、便捷、高效的初筛工具。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知名期刊论文1篇(JIPB)。
4.技术效果
大幅度提高了转基因作物、病原菌和外来入侵害虫等污染体的检测灵敏度、精准度和效率,为大规模污染体初筛提供有效手段。
5.项目所处阶段
目前该系列产品正在筹集资金,处于试验阶段。
6.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辉;联系电话:13976571616
(二)香蕉遗传转化体系创建与新品种培育

香蕉新品种培育示意图
1.项目名称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创建与新品种培育
2.项目简介
该项目主要依托“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需要,服务于国家“南繁硅谷”、海南自由贸易港重大需求, 以世界第四大粮食和贸易量第一大水果—香蕉为研究对象,基于品质、抗性等重要性状基因的挖掘,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技术,实现精准化新品种创制。同时,运用诱变或杂交育种也获得了13项香蕉新品种权,为调整品种单一结构,提供品种支撑。
3.研发情况
本项目目前已经产出34项专利申请,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项。
4.技术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自主培育的中热1号香蕉新品种,成果转化第一阶段新品种权使用费300万元,已在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地推广种植,成功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香蕉品种改良。
5.项目所处阶段
目前项目正在实施阶段。中热1号2024年推广种苗2万株,预计2025年推广种苗将达到2-3 千万株。
6.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苗红霞;联系电话:18876628986
(三)西番莲(百香果)抗逆基因挖掘和育种利用
1.项目名称
西番莲(百香果)抗逆基因挖掘和育种利用
2.项目简介
近些年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时常发生,环境胁迫对百香果产业的危害也愈发严重,造成产量和品质的大幅下降,甚至绝收。目前的主栽品种的抗逆特性不强,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所以抗性品种的选育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其中抗性鉴定及其抗性基因和标记的开发是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研究团队基于这一关键产业问题,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抗性基因(PeAP2/ERF、PeARF-1、PeWOX-67),鉴定了其抗性生物学功能,并获得了100-200bp大小的序列引物,可开发成为抗性(高温、低温、干旱、高盐)特征的标记,利用于品种选育的早期筛选。
3.研发情况
本项目目前已经申请5项发明专利,获授权3项。
4.技术效果
从西番莲中克隆获得西番莲PeERF-2、PeARF-1、PeWOX-67基因,在干旱、低温等胁迫下西番莲中上述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说明该基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和抗寒性等,研究显示该基因还能够显著提高酵母干旱、低温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增加植物叶片厚度、使植物叶片卷缩、叶片变窄(叶片长度基本不变,宽度减小)等。本发明为提高酵母抗逆性、改变植物叶片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候选基因,并提供了可开发为抗性标记的引物对。
5.项目所处阶段
目前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也需要相关育种公司联合开展育种筛选工作。
6.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宋顺;联系电话:13976120411
四、联系方式及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 0898-88823910 |
联系邮箱: | syyjy@itbb.org.cn |
联系地址: | 三亚市崖州区五号路与还金路交叉口东南100米 |